太阳中湿,发黄身热,头痛目黄,汗出,湿在里,五苓散、栀子柏皮汤。非半夏、姜汁,不能止呕吐。
但见肢痛,咽干而渴,身无热,手足温,脉沉有力,明是热邪传来太阴里证,宜当下之。太阳自汗,四肢拘急,心烦,微恶寒,脚挛急,小便数,误服桂枝汤,得之便厥,与甘草干姜脉浮自汗,小便数,胃不和,谵语者,少与调胃承气汤。
少阴下利干呕,脉微,白通汤;下利不止,干呕而烦,厥逆无脉,白通加猪胆汁汤。发斑者,清之、下之。
问有吐蛔者,虽有大热,忌下凉药,犯之必死。故设真武汤以救之。
发汗、吐、下之后虚烦不得眠,甚则反复颠倒,心中懊,栀子豉汤。太阴脾土为湿热所蒸,则虽见于外,必发身黄。
吐则心口逆满,气上冲胸,起则头眩,脉沉紧,发汗则动经,身为振摇,茯苓白术桂枝甘草汤。二者为荣卫俱病,法用大青龙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