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证有分别∶如大便硬而气短燥渴者,实也,大柴胡;汗下后有此证,饮水而哕者,胃虚也,桂枝人参汤加茯苓。阳明病,发热汗多,胃汁干,急下之,大承气汤;汗出不解,腹满痛,急下之,大承气汤。
拘急者,手足不能自如,屈伸不便,如蜷卧恶风之貌。少阳证,目眩,小柴胡汤。
一伤寒,热在胃口,与谷气并,热气上熏,无物,名干呕,分实热水气治之。呼出心肺为阳,吸入肾肝为阴。
若已吐下后,发汗温针,谵语,小柴胡汤证罢,此为坏证,知犯何逆,以法治之。误用之,其躁急渴甚,必死矣。
此为干霍乱,死者多因其所伤之邪不得出,拥塞正气,阴阳隔绝,先用吐法也。在里者,心腹胀满,外证有汗,法当下之。
若病初起头痛,发热恶寒而脉伏者,缘阴邪陷于阳中,不得发越,此欲汗而当攻之,使邪气退而正气复,脉自至而病自除。虚烦类伤寒证,本方加竹叶、炒粳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