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头汗出者,刺期门,随其实而泄之,然汗出而愈。惟呕多者用半夏,不用栝蒌。
用败毒散,散背部伏,用升麻葛根汤,发胸面不透,并唇焦口烂,呕吐介齿,此妙里工夫也。下症虽见,尚带少阳表症者,则以此方双解表里。
但满而不痛者,此为痞,柴胡汤不中与之,宜半夏泻心汤。且燥火闭郁,非此不清,燥热无汗,非此不润,平淡切病,常能起回生。
里有邪者,火扰于内,宜清里。阳明表邪,传少阳内舍厥阴,不得外泄,上薰头汗出,刺期门肝穴,经络宣通,然汗出而愈。
此因大汗亡津,胃中干,烦躁不得眠,渴欲饮水,故与水以济胃干,则烦躁止而安卧。大黄硝石汤,如大承气汤。
若反汗出,咽中痛,则回阳太过,上冲其喉必痹。微和胃气,勿令大泄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