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如先起腹满咽干者,本病。阴厥者,温之。
若无头痛恶寒,或非冬时,皆不可用。若近秽气,有伤真气,故病相传染。
入黑豆一撮,煎之温服,取微汗为愈。此犹绣麒麟耳,正谓名节虚隆而实德则病矣。
槌法,再加滑石末一钱,煎三沸,温服,取微汗当归活血汤治有患无头疼,无恶寒,止则身热发渴,小水利,大便黑,口出无伦语。潮热自汗,谵语发渴,不恶寒反恶热,揭去衣被,扬手掷足,或发斑黄,狂乱,五六日不大便,则知病在正阳明,胃腑病也。
故腹满咽干,当得本治,宜泄,大柴胡、承气也。经曰∶病发于阴而反下之,因作痞。
又有阴寒为病,下利便脓血者,乃下焦虚寒,肠胃坚固,清浊不分而利下脓血也。表未解,心下妨闷者,曰支结,柴胡桂枝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