师曰:沉为纯阴,翕为正阳,阴阳和合,故令脉滑,关尺自平。皮肤取而得之,谓之浮;筋骨取而得之,谓之沉,此以脉之上下部位而得名也,是则凡脉因部位而得名,皆统乎浮沉矣。
脉数虚者为肺痿,数实者为肺痈。且痼疾之人,正气素虚,邪尤易传,设多瞻顾,致令两邪相合,为患不浅,故仲景立言于此,使后学者,知所先后沈明宗曰:此有旧疾,复感新邪,当分先后治也。
温疟者,其脉如平,身无寒,但热,骨节疼烦,时呕,白虎加桂枝汤主之。 此之吐、利、汗出,四肢拘急,手足厥冷,而用四逆治之者,以有发热一证也。
厥,脉紧,不可发汗,发汗则声乱咽嘶,舌萎声不得前。风虚相抟之「虚」字,亦应是「热」字。
阳毒终属阳邪,故见面赤斑斑如锦文,唾脓血之热证。云某草一束者,三两为正。
两□肝之部,肝受病故两□痛也。程林曰:咳而上气,如水鸡声连连不绝者,是汤主之。